中國古建筑制度化的特點(diǎn)
中國古代社會,統(tǒng)治者為了保證理想的社會道德秩序和完善的建筑體系,往往制定出一套典章制度或法律條款,要求按照人們在社會政治生活中的地位差別,來確定其可以使用的建筑形式和規(guī)模,這就是我們所說的中國古建筑等級制度。
中國古代建筑等級制度——?dú)v代規(guī)定
周代
據(jù)先秦史料,周代王侯都城的大小、高度都有等級差別;堂的高度和面積,門的重數(shù),宗廟的室數(shù)都逐級遞降。只有天子、諸侯宮室的外門可建成城門狀,天子宮室門外建一對闕,諸侯宮室門內(nèi)可建一單闕;天子宮室的影壁建在門外,諸侯宮室的影壁建在門內(nèi);大夫、士只能用簾帷,不能建影壁。天子的宮室、宗廟可建重檐廡殿頂,柱用紅色,斗、瓜柱上加彩畫;諸侯、大夫、士只能建兩坡屋頂,柱分別涂黑、青、黃色。椽子加工精度也有等級差別。
漢代
漢代除宮殿有闕外,重要官署和官吏墓前也可建闕:皇帝用三重子母闕,諸侯用兩重,一般官吏用單闕。皇帝宮殿前后殿相重,門前后相對,地面涂赤色,窗用青瑣文;宮殿、陵墓可以四面開門。其他王公貴族的宅、墓只能兩面開門。列侯和三公的大門允許寬三間,有內(nèi)外門塾。
唐代
據(jù)不完全的唐《營繕令》資料,唐制僅宮殿可建有鴟尾的廡殿頂,用重藻井;五品以上官吏住宅正堂寬度不得超過五間,進(jìn)深不得超過九架,可做成工字廳,建歇山頂,用懸魚、惹草等裝飾;六品以下官吏至平民的住宅正堂只能寬三間,深四至五架,只可用懸山屋頂,不準(zhǔn)加裝飾。從其他史料得知唐代城門也有等級差別:都城每個城門開三個門洞,大州正門開兩個門洞,縣城開一個門洞;城中道路寬度也分級別。
宋代
宋代營繕制度限制更嚴(yán)。除廡殿頂外,歇山頂也為宮殿、寺廟專用,官民住宅只能用懸山頂。木構(gòu)架類型中,殿堂構(gòu)架限用于宮殿、祠廟;衙署、官民住宅只能用廳堂構(gòu)架。城市、衙署也有等級差別,國家特建祠廟也有定制,與一般有別。
明代
明代建國之初,對親王以下各級封爵和官民的第宅的規(guī)模、形制、裝飾特點(diǎn)等都作了明確規(guī)定,并頒布禁令。公、侯至親王正堂為七至十一間(后改為七間)、五品官以上的為五至七間,六品官以下至平民的為三間,進(jìn)深也有限制。宮殿可用黃琉璃瓦,親王府許用綠琉璃瓦。對油飾彩畫和屋頂瓦獸也有等級規(guī)定。地方官署建筑也有等級差別,違者勒令改建。
清代
清代與明代的建筑等級制度大致相同:親王府門五間,殿七間;郡王至鎮(zhèn)國公府都是門三間,堂五間,但在門和堂的重數(shù)上有差別。
來源:南方古建筑設(shè)計(jì)院
本文標(biāo)簽:古建筑 古建筑制度 古建筑特點(diǎn) 中國古建筑